对区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141071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周村区发展全域旅游增量实现旅游经济大发展的建议)
区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
141071
建议人: 农工党周村区基层委员会
主办单位: 周村区文化和旅游局
答复时间: 2022-08-25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农工党周村区基层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周村区发展全域旅游增量,实现旅游经济大发展的建议》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以创建周村古商城5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统筹推进周村区和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全域融合、一体化发展,主动融入济南都市圈和齐鲁科创大走廊,举全区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金周村·新文昌”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打响了“鲁商故里·丝路之源”的旅游品牌,2021年被评为山东省第三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目前,我们虽然存在规划标准不高、项目进展缓慢和缺少推介平台等问题。但我们正积极寻求对策,做大做强文旅产业,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坚持规划引领,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我区抢抓周村区作为济淄一体、张周同城“两个先行示范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由周村区代管的重大历史机遇。高标准编制完成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全域旅游实施意见》。以“金周村·新文昌”旅游融合发展为重点,联合打造周村和文昌湖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及主题文化公园、大型演艺项目及休闲体育赛事等具有独特品位和个性化特色深度体验项目,激活周村和文昌湖夜间经济活力,打造“鲁商故里”和“生态文昌”的文旅新高地和网红打卡地,构建周村古商城和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双核驱动一体化发展一体化规划的的新格局。

(二)坚持政策支持,建立全域旅游“保障网”一是出台政策支持。出台《周村区创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意见》,明确旅游产业作为区域主导产业的地位;针对重点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政策贷款贴息和政府专项基金、扶持基金,重大项目实施“一事一议”,出台《周村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细则》、《周村区旅游接待补贴办法》,制定建设奖励办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二是搭建平台保障。依托山东周村古商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清控汇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和淄博市文旅集团合作发行专项基金,专门用作全域旅游发展。

(三)坚持项目投入,夯实全域旅游“供给侧”。一是坚持项目引领。近年来,启动实施了周村古商城鲁商示范园项目、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康养度假项目、凤凰山田园综合体项目等一批高品质文旅项目。与江苏无锡灵山集团共同合作文昌湖灵山齐风胜境项目,作为齐文化示范项目,与清控汇金合作开发周村古商城项目,形成以“金周村·新文昌”融合发展为特点的双核驱动模式。二是完善服务设施。高标准建设完成了游客集散中心、鲁中候机楼、智慧景区导览系统、智慧停车场、旅游厕所等一批旅游服务设施。安装全域旅游标识牌52块,20条周村老街街道安装标识说明牌。三是丰富旅游供给。逐渐培育了以周村宾馆、知味斋、齐悦国际大饭店3家四星级和文化主题酒店为龙头的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周村古商城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培育了省级精品文旅小镇王村商贸文旅古镇,支持本地龙头企业知味斋大饭店,争创五星级酒店。

(四)坚持品牌创建,打好全域旅游“周村牌”。立足周村独特资源禀赋,做足文旅融合文章,打造研学旅行、博物馆文化、民俗非遗展演、影视拍摄基地“四张名片”。目前,周村区已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首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拥有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6个A级景区、2家省级以上工业旅游示范点、5个省级景区化村庄、3个四星级旅游饭店,11项省级以上非遗成果,其中包括3项国家级非遗。研发设计“问道鲁商,研学周村”课程,累计接待10万人次,周村古商城成功创建省级研学基地。

二、发展全域旅游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区围绕“全域旅游”“文旅融合”,在统筹文旅资源开发利用、扩大优质文旅产品供给、丰富文旅产业项目等方面虽已取得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市场化运作水平不够。当前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一些精品旅游项目受自身经营状况以及投融资体制机制制约,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投资主体单一,缺乏有效的融资和运作平台,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度低,发展动力不强。

二是文旅产业链相对薄弱。现有景区景点分布较分散,缺乏有机规划整合,尚未形成区域优势线路和特色板块。产品更新换代慢,体验感不强,参与度不足。主打“拳头”产品不多,存在产品单一、品质不高,核心吸引力弱的现象。景区业态单调,缺乏地域特色的民宿、娱乐演艺项目,导致二次消费不足。

三是运营管理体制有待健全。部分景区景点的经营管理理念落后,激励制度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健全、不规范。优秀旅游管理人才和旅游从业人员匮乏,旅游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有待加强。

三、下一步打算

(一)规划引领,推动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放大旅游展格局,将周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文昌湖山水自然资源有机整合,并将其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建设、管理和运营。将文昌湖区纳入周村区全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统一规范布局并加强实施管理。

(二)优化配套服务,完善旅游产品体系。一是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强旅游厕所改造提升和管理,提升服务品质;传承周村老街文化,推动周村老街街道标识牌的安装与完善。二是丰富旅游餐饮业态。以周村鲁菜、商埠菜为龙头,以周村特色小吃为支撑,打造特色美食品牌“周村菜”。三是提升旅游住宿品质。进一步提升星级饭店品质,形成鲁商文化、丝绸文化、齐文化等文化主题酒店系列,鼓励乡村旅游点建设精品民宿,打造特色住宿品牌。

(三)推动景区提档升级,提升旅游吸引力。以周村古商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积极推进辖区内现有旅游景区提档升级,丰富旅游景区配套要素,提升景区旅游服务水平。推进以遇见周村等演艺项目为主的鲁商示范园项目和以光影体验、非遗活化、AR体验为主的核心景区提升工程建设,打造特色鲜明、服务优质、有吸引力的全域旅游景区。

(四)培育特色节庆活动,打造周村节庆品牌。依托古商城,进一步拓展民俗表演,将《闯关东》《大染坊》《一马三司令》等优秀影视作品从荧幕搬到现实,推动非遗项目、非遗产品、文化演艺进景区,将周村烧饼、周村芯子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进行活化展示在公众面前,打造大型文化展演舞台,丰富游客“夜生活”,开展周村丝路文化旗袍节、周村花灯、周村芯子、周村过大年、非遗展览等特色旅游节庆活动,讲好周村故事,打造周村节庆品牌。

(五)章周文旅先行,促进济淄一体化发展。

继续推动周村区与章丘区文旅系统一体化发展,策划召开章丘周村旅游推介会,双方文旅系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策划推出“百脉泉—文昌湖—古商城”等旅游产品,推动两地进行开放市场、营销推广、节庆同城等方面融合发展。

 

周村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7月6日

为更好地立足“济淄同城”和“四位一体”战略部署,创建周村古商城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着力建设“金周村·新文昌”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我们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农工党周村区基层委员组织开展了多次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周村区旅游资源及发展现状 (一)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我区距济南国际机场80公里,青岛港280公里,济青高速、滨博高速、济青高铁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有效辐射半径大。与多数省内城市,处于“两小时城市圈”以内,对选择近途游、近郊游人群吸引力较大。 (二)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全区共拥有4A级旅游景区2处(周村古商城、福王红木博物馆),3A级旅游景区2处(李家疃、千禧农谷)。同时,我区还在积极推进周村烧饼文化产业创意园、海联动漫创意产业园、周村鲁中影视城、凤凰山田园综合体、广晟玫瑰风情园等一批文旅项目,将进一步丰富游客游览深度,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服务。 (三)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周村商埠、丝绸、民俗、红色文化源远流长,能够提供农业、人文、文化观光体验一站式旅游。一是历史底蕴深厚。全区共有国家级传统村落3个,省级传统村落7个。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二是文化氛围浓厚。全区每年组织综合性文艺演出300余场,被评为“山东省民间艺术之乡”。三是文化品牌众多。周村烧饼被外交部定为伴手礼,蒲松龄曾在周村写下了《聊斋志异》,著名的瑞蚨祥等“祥字号”发源于此,央视《大染坊》《旱码头》《闯关东》等多部大剧在我区拍摄,“周村”已经成为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二、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规划标准不高,整体性不强。在调研中发现,区整体旅游在协同发展、融合深度和融合层次方面还不够。如:部分村庄由于缺少综合性的发展规划,导致发展盲目化、低效化。 (二)资源要素制约明显,项目进展缓慢。一些产业融合项目受自身经营状况及投融资体制机制制约,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比如:周村古商城5A级景区创建,仅重要节点景观、重要地段立面整治就需1亿元。还有一些农业产业项目,受土地性质制约,迟迟无法落地实施。比如:广晟玫瑰风情园项目、凤凰山田园综合体项目,因缺少建设用地,只能进行前期的树木、玫瑰种植,影响了项目进度。 (三)部分项目推进缺少引爆点。在调研中发现,很多项目在运营方面方式老套、按部就班,缺少抓人眼球的引爆点,导致项目发展始终打不开局面。 (四)项目推介缺少平台,宣传力度不够。由于村干部或是企业负责人缺少宣传媒介,导致有些项目推介只能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宣传机制和平台建设亟需完善。 三、建议和对策 (一)利用“旅游+”的手段创新产品。通过“旅游+”的手段,把旅游和不同产品业态进行创意组合,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有效供给。 1.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全域旅游承载力。一是构建完善的全域旅游交通体系。提升城区、乡村、景点连接道路提升改造和绿化美化,开通旅游环线,消除区域内旅游交通瓶颈制约。二是提升游客接待服务能力。以古商城5A级景区创建为契机,对景区、村庄、景点标识、景观、周边建筑立面进行统一策划设计,完善乡村周边农家乐和乡土特色民宿建设。三是加快推进智慧景区建设。依托古商城智慧景区建设成熟经验,实现吃住游购的网络一体化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务。 2.实施“旅游+周村品牌”,提升全域旅游深度广度。一是开发具有周村特色的文创产品、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等,推销地方名优商品,如周村烧饼、王村醋等。二是突出乡村特色,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培育提升山旺蔬菜、平楼瓜果、东阳夕猕猴桃等优质品牌。三是充分开发利用现有“国字号”“老字号”品牌价值,鼓励丝绸纺织、沙发家具、周村烧饼等传统产业企业推广“私人定制”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 3.实施“旅游+共享发展”,提升全域旅游健康发展。注重共建共享,让旅游开发成果共享落到实处,让群众在旅游发展中得到应有的利益。平衡企业、群众、游客之间的利益关系,避免过度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着力做好“+旅游”文章,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 1.依托丰富农村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一是突出农业观光体验。结合现有农家乐、乡村民宿的家庭农场,通过建立“烧饼坊”“采摘坊”“豆腐坊”“制醋坊”等一批农事体验中心,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享受劳动果实,体验乡野生活。二是强化项目带动。以广晟玫瑰风情园、凤凰山田园综合体等产业项目为主体,建设一批梯田景观、果园景观、花卉景观、水利工程景观,逐步发展徒步、马拉松、骑行、婚纱摄影等主题活动。三是发展乡村康养项目。结合目前南郊镇实施的蓝城雅园康养项目,探索实施农村+康养旅游度假模式,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度假、养老。 2.突出历史文化名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一是突出龙头带动。做大做强周村古商城,全力推进国家5A级景区创建,通过周村芯子、瑞蚨祥、大染坊等文化品牌进行集中展示,提升景区的竞争力和游览深度。二是深入挖掘古村落文化。整合蒲松龄书馆、毕道远故居、李家疃、苏李等旅游资源,打造集文物展示、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古镇文化旅游片区。三是做好展演文章。借势造力将《闯关东》《大染坊》《一马三司令》等优秀影视作品从荧幕搬到现实,将周村烧饼、周村芯子、丝绸织染、锦灰堆等项目展示在公众面前,打造周村品牌。 3.发挥传统工业遗存,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周村区是全国重要的轻纺工业基地,拥有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软体家具产业基地、中国电热锅产业基地等“国字号”标识和兰雁、凤阳、大染坊、多星、周村烧饼等一大批知名品牌。抓好福王家具博物馆品牌宣传,推进周村烧饼博物馆建设,围绕“1+3+N”园区发展产业布局,探索开发丝绸纺织、家具家电、精密仪器和高端耐材的工业生产观光旅游专线。 (三)完善旅游城市功能、加强旅游品牌建设。 1.启动周村博物馆建设。加强规划工作,全面做好全域旅游顶层设计,形成发展合力,合理配置资源,进一步完善旅游城市功能建设,争取启动周村博物馆建设并于十四五期间建成投用。 2.加强旅游品牌建设。周村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百年商埠文化。如果能建成周村博物馆,和大量不同类别的民间博物馆形成独特的、全国独一无二的鲁商发源地博物馆群。让博物馆述说周村历史、讲好周村故事。让近者必来、远者向往。 (四)优化城乡环境,推进共建共享。 加强资源环境生态保护、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强化旅游安全保障、大力促进旅游创业就业、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和旅游富民、营造旅游发展良好社会环境六项具体任务。 (五)打造夜间旅游吸引力。 商街夜市必须以文化元素为支撑,以休闲广场为人气聚集核,形成多街区多业态的消费聚集结构。旅游演艺是夜间旅游项目中发展较为突出的形式,可运用主题公园、实景、剧场、综合化等多种模式进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