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141094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为我区无名桥梁命名的建议 )
区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
141094
建议人: 陈娟、蔺增升
主办单位: 周村区文化和旅游局
答复时间: 2022-08-25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陈娟、蔺增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对我区无名桥梁命名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我区在册文物中桥梁情况

    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我区有汇龙桥、丁家大桥、沈家石桥等列入文物点。其中汇龙桥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沈家石桥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丁家大桥因区划调整,现由新经开区管理。

汇龙桥位于淄博市周村区永安街道办事处灯塔社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道光十年(1830)重修。七孔石拱桥,东西横跨淦河。桥面平直,宽6.50米,长35.70米,高5米。券面石拱顶部雕龙首,中孔券面南北均有题“汇龙桥”的横额。桥面两侧置有望柱42根,栏板80块,均有寿桃、龙珠等样的石刻浮雕,现尚存66幅。大桥两头原有的四尊石狮和望柱顶端的石刻均毁于1966年。该桥在解放后经多次维修,桥体坚固,桥面平坦,现仍是周村区淦河上的主要公路桥梁之一。1984年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整体保存较好。

沈家石桥位于周村经济开发区沈家庄村东100米处,为青石垒砌而成的平板石桥,桥墩尚存石雕两件,一件残损较甚,一件尚完好,似为虎。南侧有“长山县政府补助监修—民国二十三年三月”字样。此桥已废弃,南侧另建新桥。

古桥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更是岁月的见证。一座古桥不仅仅连接着河道两岸的古建筑,更是古商城千年文化的缩影与传承的载体。这些古桥见证了周村的兴盛与繁荣,是我区优秀传统风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近几年做的工作:

1、2019年,我局争取省级文物保护资金对汇龙桥进行了修缮保护。

2、明确管理部门。今年我区出台了《区委办公室  区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行文物长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实施意见中,明确文物所在地的镇(办)、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为文物长,负责辖区内文物的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

3、今年,淦河将进行环境提升和改造,我们将借此机会对汇龙桥周边环境进行整饬。同时对本体进一步加固。

陈娟、蔺增升委员,我区文物的命名均是按照第三次文物普查的要求进行命名,在简介中均对其历史信息也行了标注。

 

 

 

周村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7月4日

周村的老桥主要建在淦河和浊河上,有卧龙桥、舒龙桥、蟠龙桥、汇龙桥、双龙桥、镇西桥、共济桥、普济桥、庵阳桥、月牙桥、扬州桥、兴隆桥等多座桥梁。他们曾经为周村商业的繁盛起到过巨大的“桥梁”作用。但随着岁月流逝和社会发展仅有汇龙桥和共济桥保存相对完好,普渡桥、月牙桥等是保留原名新建桥梁,更多的老桥被拆除或深埋地下了,但它们的名字却已经成为了周村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乡道路越来越宽广,各式桥梁日益增多。这些桥梁为我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大都没有自己的名字。被我区老百姓称为“孝妇河桥”“范阳河桥”的都有好几座,但它们没有自己的名字,平时人们只能用“XX路孝妇河桥”来加以区别,非常不方便,也显得“没文化”。 近几年,我区坚持“商贸文旅兴区”战略,确立了“鲁商故里,丝路之源”的文化品牌。以“一城(古商城)一湖(文昌湖)”双核驱动,带动工业、农业、文化、研学、古村落等禀赋资源和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构建“文化赋能,景城共建”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如今,在我区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我市打造“五好”城市,为城市能级提升注入源头活水的背景下,为辖区内所有立交桥、公路桥、铁路桥、景观桥等无名桥梁命名,赋予桥梁新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建议: 1.挖掘我区桥梁与“四史”有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故事。 2.按照既便于记忆又能体现地域文化内涵的原则,面向全区征集所有无名桥梁的名称。 3.将区内所有桥梁拍照建档,绘制周村桥梁地图。 4.“桥”与“商”有着自然的内在联系,探索将“桥文化”旅游纳入我区全域旅游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