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42161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加快我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区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142161
建议人: 王永
主办单位: 周村区文化和旅游局
答复时间: 2023-08-21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王永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乡村旅游事业的关注和关心。近年来,我区以周村古商城景区为龙头,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整合全区旅游资源,推动全区旅游业综合协调发展。2022全年接待游客322.4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2.33亿元。截至目前,我区共有A级旅游景区6家;星级饭店4家;省级精品文旅小镇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景区化村庄6个。2021年我区被评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目前我区打造的省级景区化村庄共有6个,分别是王村镇李家疃村、万家村、西铺村,南郊镇韩家窝村、皇住村、山头村。韩家窝村逐渐建成周村首家集住宿、餐饮、休闲、避暑、度假于一体的鲁派民宿和竹林小木屋,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李家疃村不断加大对上争取和投入力度,全面实施了古建筑保护和乡村旅游开发工作,先后完成了景区水电线路的升级改造,沿街立面整治,文保项目1-3期的修缮保护,在文物保护基础上,更多的融入和发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村落文化旅游,依托古村落、古建筑资源,开发古村落研学游,被评为市级研学基地。王村醋博物馆依托王村醋和王村黄酒等非遗技艺,发展研学旅游、工业旅游,被评为省级研学基地、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福王红木博物馆被评为市级研学基地。王村镇被评为省级精品文旅小镇。

(二)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我区大力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目前我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共建设有4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分别是王村醋博物馆、韩家窝景区、历史文化名村李家疃、福王红木博物馆。建设有省级特色文旅小镇王村商贸文旅古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铺村的蒲松龄书馆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

经过多年发展,众多古村落、古建筑、乡村博物馆被纳入到乡村旅游中,周村逐渐打造出王村传统村落文化休闲区、凤凰山旅游度假区、南郊休闲农业体验区等三大乡村旅游集群发展片区。李家疃的古村落游、韩家窝的特色民宿、山头村的菊花展逐渐成为旅游网红打卡点。近年来,周村区大力发扬传统文化,举办乡村旅游文化艺术节、“菊花艺术节”、“旗袍文化节”、“留住乡愁”摄影大赛、“中国农民丰收节”、“古村落文化旅游周”等各种各样充满地方民俗特色和传统文化气息的旅游活动,打造乡村旅游节会品牌。  

(三)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品

我区以核心景区周村古商城为龙头,挖掘周村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线路。逐渐形成“周村古商城-福王红木博物馆-韩家窝、皇住农耕体验区-凤凰山”和“周村古商城-韩家窝-李家疃”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出“乡村旅游+商埠文化”农旅模式。南郊镇的唐庄农场研学中心、韩家窝研学中心、凤凰山锦鲤养殖基地依托景区景点研发了解乡土、体研农耕、感悟历史、亲近自然的研学课程,打造精致的研学体验游;举办篝火晚会,墨水河音乐喷泉,凤凰山公园灯光秀等夜间活动,依托户外烧烤、“地摊经济”,让游客感受“最美人间烟火气”,丰富夜游业态,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北郊镇依托“一马三司令”、生态农业、古村落文化等资源,推出“一河五村”河畔研学,组建“红色北旺—生态圈头—花样小杨—古香大七—七彩丰乐”的研学游路线。王村镇依托李家疃古村落和王村醋博物馆,打造古村落研学和传统酿造技艺体验等研学项目。王村醋获评“乡村好时节”十大乡村好物称号。

为推进济淄一体化发展,加大周村和章丘的文旅融合,在周村古商城景区召开的“章周同城·文旅先行”旅游推介大会上,串联两地文旅资源,推出章丘、周村(含文昌湖)两地景区门票联动优惠和市民互认政策,融入省会经济圈门票联动优惠体系,推出“丝都泉韵·儒商探秘”一日游,“齐风鲁韵·‘泉城’相约”两日游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提高了我区乡村旅游的知名度。 

 二、下一步打算

(一)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周村旅游特色品牌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构建旅游目的地品牌、产品品牌等多层次品牌营销体系。加大周村乡村旅游品牌形象的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宣传效果。创新宣传营销方式,构建政府、行业、媒体、公众等共同参与的旅游宣传推广格局,强化对周村旅游整体形象宣传;举办系列主题活动,打响周村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持续推动“章周同城”文旅融合一体化发展,串联李家疃、蒲松龄书馆、王村醋、韩家窝等景区和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与章丘区朱家裕、百脉泉等景区合作,共同打造旅游线路。

(二)强化项目支撑,筑牢乡村旅游发展基础

推进乡村旅游片区化发展,以精品产业融合项目为突破点,深度整合农业等旅游要素,打造农业旅游集群发展片区。南郊镇重点打造以韩家窝、尚庄、山头等7村为主的凤凰山乡村振兴精品片区,以“赏花摘果”为核心,延长产业链,串联吃、住、玩,向休闲体验拓展,打造采摘农业、精品民宿集聚带,培育休闲农业体验区。王村镇充分发挥“五古商镇”特色,依托“六山一台”特色农业产业园,整合镇域特色农产品,打造联合品牌,全面提升王村乡村旅游整体知名度和竞争力;并积极对上争取传统古村落政策及资金,串联一条前边院、后边园的精品线路,再现李家疃怀隐园曾经的“金山银山有余粮,富贵丁香流苏园”场景;以李家疃景区业态提升为抓手,带动镇域内西铺村、万家村、苏李村等古村落的连片保护开发,在古建筑修缮保护基础上,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开发农业观光、乡村特色饮食、儿童游玩等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乡村旅游业态,着手打造王村传统村落文化旅游休闲区。

(三)加强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提升乡村旅游人才质量,增加乡村旅游人才总量,支持引进和培养高端乡村旅游人才。积极鼓励社会培训机构、中高等院校旅游院系、专业与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合作,培养高素质的乡村旅游实用人才队伍。搭建旅游人才培训平台,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建立适合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职业培训体系,引导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和基层管理者更新观念,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乡村旅游事业的关心与支持,希望您对乡村旅游事业继续关心、关注,更多地提出宝贵意见建议。谢谢!

 

 

周村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7月28日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市居民用于闲暇的时间日渐增多,乡村旅游渐成热点,并成为旅游业的新型业态和新增长点。近年来,周村区围绕主要景区和交通节点,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开展,推进乡村旅游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周村休闲观光农业已从前些年初级阶段“一家一户”的“农家乐”,向以农业庄园企业为主的休闲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其模式不断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然而,乡村旅游业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有的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 二是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开发,忽视了对农村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是乡村旅游开发经营人才匮乏,经营方式单一,管理不善。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针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有效的培训。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现象。 四是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单一,产品缺乏特色。目前乡村旅游多集中在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阶段,“吃农家菜”占了乡村旅游的大头。而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 对策及建议: 1、打造旅游品牌形象。建议由区政府出面,组织农业、旅游等部门,根据各镇(街道)的产业特色和地理特点开设项目,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丰富休闲旅游内涵。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旅游开发专项资金,用于交通、水利、文化等公益设施建设补助。落实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休闲农业生产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建设项目的早期开发给予积极的税收减免政策。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根据不同项目采取不同的方式,组织好乡村旅游开发的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以绝大多数农民乐意接受的方案,让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中去。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多层次、多渠道人才培训,培养高素质的乡村旅游实用人才队伍。加强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员的培训,建立适合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职业培训体系,引导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和基层管理者更新发展观念,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4、搞好核心区域建设。区有关主管部门可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重点建设核心区域,打造核心旅游线路,提升产业知名度。通过制定画册、宣传光盘等方式,宣传我区特色旅游。要进一步和区内外媒体合作,扩大对外交流,展示人文景观,提高自身知名度。政府部门应重点扶持几家基础较好的旅行社,加深其与景区(点)之间的合作,广泛吸纳旅游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