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42050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强国家非遗“丝绸染织技艺”保护和传承力度,打造周村“丝路之源”金字招牌的建议)
区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142050
建议人: 郝涛
主办单位: 周村区文化和旅游局
答复时间: 2023-08-21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郝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国家非遗“丝绸染织技艺”保护和传承力度,打造周村“丝路之源”金字招牌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关注和关心。近年来,我区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全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为促进和扩大周村影响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周村丝绸染织技艺”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周村丝绸行业当中的一件大事,充分说明了上世纪从50年代至今周村丝绸的发展历史进程对山东丝绸行业的贡献。以及在山东的丝绸行业的地位。

周村区文化和旅游局重视对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区委、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作,截止到目前,共有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12项,市级项目39项,区级项目132项。国家级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人3名,市级传承人29名。

一、我区丝绸染织技艺保护开发情况

一是区文旅局2011年开始,组织非遗普查工作人员深入到原淄博制丝厂、原淄博丝织二厂、原淄博丝织一厂、原淄博丝织三厂以及大染坊等丝绸企业和淄博丝绸公司进行实地采访,并大量采访了企业职工,得到了第一手的文字、图片资料,期间又通过整理资料,按照申报要求,为周村丝绸织染技艺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自淄博凯利丝绸有限公司为项目保护单位以来,区文旅局积极与市局部门沟通,为企业搭建平台,多方宣传推广周村丝绸文化,企业也先后参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等活动,为企业品牌的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作为省级项目备选推荐工作,区文旅局积极对上争取,推荐周村丝绸作为国家级项目的申报项目进行申报,区文旅局安排专人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做好文字整理、图片选拔等各项基础性工作,保证了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而在众多的申报项目当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四是在做好各级申报工作的同时,区文旅局也也非常重视对传承人的选拔和推荐工作。为企业出谋划策,使王利民、王淑娟、张义等丝绸行业的传承人得到有效的保护。

五是重视其他丝绸行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帮助原淄博丝制二厂(淄博海润丝绸有限公司)“於陵帛”成功入选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下一步打算

一是继续开展全区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积极推介淄博凯利丝绸有限公司申报淄博市“非遗工坊”的申报工作,推动淄博烧烤之后的三件套的促进工作(陶瓷、琉璃、丝绸)相结合工作。       

二是打造平台,充分利用济南“山东好品 淄博美物”展销会,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会、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等各种大型展会,将周村丝绸文化宣传出去。

三是利用各种资源,帮助非遗保护单位采用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方式,全面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特点。

 

周村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8月14日

近年来,周村大力实施丝绸纺织产业振兴计划,丝绸产业闻名全国。2021年6月,淄博凯利丝绸有限公司保护的“周村丝绸染织技艺项目”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12月公司被推荐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随着时代变迁,周村丝绸的许多老传承人因年事已高渐渐退出这个行业,周村丝绸染织技艺出现“空洞化”危险。像淄博凯利丝绸有限公司沿用老式机器传统织法在江北地区仅此一家。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去了解、保护并传承这些濒临失传却代表中国的传统技艺,这不仅是出于保护千年文明传承,更是因为发展现代丝绸产业之必须。 针对国家非遗“丝绸染织技艺”的保护和发扬,如何在创新与发展中实现“活态传承”,打造周村“丝路之源”金字招牌,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保护入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围绕丝绸老企业旧址改造、文艺创作、文化研究等方面保护非遗丝绸文化。通过丝绸活动举办、丝绸文化传承、丝绸历史教育等,让国家非遗“丝绸染织技艺”更好传承下去。 二、从技艺人才入手,推进传承与发展。一是政府帮助丝绸企业加强自身人才开发的建设,牵头组织丝绸相关人才的引进,通过内部提高、外部引进两条途径,提高自身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和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本地高等院校优势,切实落实校企合作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学校教学创作成果的生产转化。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人才优势达到增补更换“新型血液”的效果。 三、从宣传入手,深挖文化精髓,让丝绸文化“活”起来。一方面充分运用新闻媒体等手段,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宣传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意义及其作用,帮助非遗项目保护单位采用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方式,全面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技艺和知识,有计划地征集并保管代表性传承人的代表作品。另一方面搭建展示平台,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实物展示增强保护的责任感,将丝绸技艺与文旅融合发展,开发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或是尝试把旧的厂房重新改造,打造丝绸工业游,让游客更好体验周村丝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