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重大行政决策 2021年 编制周村区工业“十四五”规划 决策公开
标题: 周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周村区工业“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的通知
索引号: 11370306004220545G/2021-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1-12-18 发布机构: 周村区人民政府
  • 标题
  • 正文
  • 手机

周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周村区工业“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12-18
  • 字号:
  • |
  • 打印

 (Word版本下载)周政办字〔2021〕43号(关于印发周村区工业“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doc

 

周政办字〔202143

 

周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周村区工业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的通知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周村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周村区工业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周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1218

(此件公开发布)

 

 

 

 

周村区工业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第一章  老工业区转型升级加力提速

第一节  发展现状‥‥‥‥‥‥‥‥‥‥‥‥‥‥‥‥‥‥ 4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发展机遇与挑战‥‥‥‥‥‥‥‥‥ 7

第二章  “十四五时期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9

第二节  基本原则‥‥‥‥‥‥‥‥‥‥‥‥‥‥‥‥‥‥ 9

第三节  主要目标‥‥‥‥‥‥‥‥‥‥‥‥‥‥‥‥‥‥10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11

第二节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17

第三节  布局发展未来产业‥‥‥‥‥‥‥‥‥‥‥‥‥‥25

第四章  推动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技改

第一节  加速推进数字新基建‥‥‥‥‥‥‥‥‥‥‥‥‥27

第二节  实施智能化技改行动‥‥‥‥‥‥‥‥‥‥‥‥‥28

第五章  工作举措

第一节  构建创新驱动支撑体系‥‥‥‥‥‥‥‥‥‥‥‥30

第二节  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31

第三节  延链集聚壮大产业集群‥‥‥‥‥‥‥‥‥‥‥‥32

第四节  产产融合打造产业生态‥‥‥‥‥‥‥‥‥‥‥‥33

第五节  全面对标对表争创一流‥‥‥‥‥‥‥‥‥‥‥‥34

第六节  搭建产业人才集聚平台‥‥‥‥‥‥‥‥‥‥‥‥35

第七节  实施金融赋能产业发展‥‥‥‥‥‥‥‥‥‥‥‥36

第八节  完善要素资源支撑体系‥‥‥‥‥‥‥‥‥‥‥‥37

第九节  构建绿色低碳制造体系‥‥‥‥‥‥‥‥‥‥‥‥38

第十节  落实安全生产提升行动‥‥‥‥‥‥‥‥‥‥‥‥39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40

第二节  严格考核监督‥‥‥‥‥‥‥‥‥‥‥‥‥‥‥‥41

第三节  加强宣传引导‥‥‥‥‥‥‥‥‥‥‥‥‥‥‥‥41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依据《周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结合周村区委、区政府深入实施产业赋能等行动的总体要求和规划部署,全力做好两篇文章,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实现我区工业发展转型升级,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老工业区转型升级加力提速

 

第一节  发展现状

1.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工业运行稳定向好,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70家,营收220.41亿元。优势骨干企业加速成长,山东赫达在深交所成功上市,齐鲁华信实业成为全市首家在北交所上市企业,大染坊丝绸集团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华安新材料入选省新材料领军企业,三金玻璃机械、宏信化工等7家企业入选市50企业。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1家,瞪羚企业14家。上市挂牌企业达到112家。特色产业集聚区不断涌现,王村高温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全市唯一获得市级专项扶持;软体家具、电热锅、丝绸纺织三大国字号招牌持续擦亮叫响。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坚持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主题主线,构建了“322”现代产业体系和“1+3+N”园区发展布局。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截至十三五末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9.96%,较2015年提高21.56个百分点;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5.7%。在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方面,针对丝绸纺织、沙发家具、电子电器等传统产业进行全系统优化提升,累计实施技改项目244项,山东赫达20000/年纤维素醚项目、飞狮巾被退城入园搬迁改造项目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3.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企业创新平台迅速发展,十三五期间,各类创新平台在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十三五末,建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共98家。十三五期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华安新材料盐酸脱氟技术研究与应用、大力矿机TQ-40气动轮胎式装岩机等52个项目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大染坊丝绸集团、山东耐材入选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方达电子商务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京鲁科创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019年,全区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95%

4.两化融合逐步深入

十三五期间,实施六大赋能行动,以五个优化为主攻方向,大规模推动传统产业上云、赋智、用数,积极推动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场景融合应用,4家企业完成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完善工业互联网生态圈体系,企业上云上平台不断深化。5G网络建设不断加快,截至2020年底,全区建成5G基站210余座,主城区大部分地区实现5G网络信号覆盖。建成智慧工厂2家,智能车间30个。

5.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强力推进落后产能淘汰、过剩产能化解和违法违规产能清理。实施绿动力提升工程项目360个,对燃煤锅炉进行清洁能源置换;开展耐火材料行业精准转调,规范耐材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王村新材料产业园;推动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开展化工企业评级评价,5家企业认定为省化工重点监控点;依照产业指导目录,对全区铸造产能、工业炉窑进行全面排查整治。赫尔希胶囊入选绿色工厂;大染坊丝绸集团、大洋阻燃2家企业的20种产品入选绿色设计产品。

6.服务水平不断增强

169家规上企业、348家规下企业开展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实行差异化政策,实现资源要素差异化配置。成立周村区企业家协会,制定出台周村区《关心关爱企业家的十条措施》,建立服务企业联络员制度,发放市、区企业家服务卡53张,大胆为企业站台。持续实施企业家精准培训,十三五期间累计培训3900人次。积极帮助困难企业解困,做好兰雁集团、凤阳集团破产重组工作,妥善处置金融风险,化解企业资金链风险,盘活破产企业闲置资产,重塑兰雁”“凤阳品牌。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发展机遇与挑战

国家和省、市战略机遇叠加。十四五时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结构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山东全省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步伐。淄博市正在着力建设国内一流的新型工业化强市,打造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聚试点城市、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城市、数字强市和新经济集聚区活跃区。周村区工业起步早,产业基础雄厚,尤其是济淄一体、张周同城战略为我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绿色经济引领产业新赛道。随着能源及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我国能源正在向水电、风电、太阳能光伏等高效、清洁、多元化的方向加速转型,清洁能源的发展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及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尤其是2021年以来,煤电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机遇。我区在光伏、氢能等产业拥有较强的产业发展基础。

资本市场改革助力企业批量上市。创业板、北交所落地,多层次资本市场转板机制的设立和退出机制的完善,为新兴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平台,并进一步优化上市环节、提高发审效率。分拆上市制度出台有利于拓宽优质企业融资渠道,实现企业主业聚焦,提升市值及业绩。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为内地企业在港上市提供新通道。资本市场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有助于我区上市公司数量实现增长,企业质量迅速提升。

企地融合发展机遇。我区拥有中石化、中建材、山东高速、特检集团等多家驻周央企省企,在创新人才、科研设施、技术成果、市场推广等方面具备优势,资本实力雄厚,可通过央企省企与地方共建产业园区,相互联合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推动大项目落地,产业链前伸后延,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

人才资源优势突出。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淄博职业学院、淄博机电工程学校坐落我区,近年来又引进齐鲁医药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等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数量达到4.5万人,技术、产业人才充沛,能够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同时,周村发展也面临压力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区正处在产业转型、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成长偏慢,新旧动能转换空笼期问题突出,受内外部环境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市场主体活力不足,投资信心不强,增长动力减弱。区域竞争不断加剧,总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区域面积小、区位优势不突出、发展空间小、资源和环境等因素制约多,产业集聚发展效果不明显,缺乏龙头骨干企业,人才、头部企业招引难度较大。核心竞争力不足,创新驱动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低,特别是企业管理人才和高端人才匮乏,传统产业收缩,新兴产业成长不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缺乏具有高成长潜力企业。要素资源支撑不强,潜在风险和隐患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企业资金链、担保链潜在风险仍需高度关注。土地、能耗、环保等要素资源仍制约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  “十四五时期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实施产业赋能行动。坚定不移做好以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以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两篇文章,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思路,打造形成结构更优、动能更足、效益更好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重构周村老工业区竞争新优势。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紧盯前沿。强化对标思维,紧盯技术前沿、产业前沿,把前沿新兴技术突破及产业化项目作为首要切入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领域,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高本地产业技术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打造生态。强化生态思维,以平台思维、生态思维的观念转变方法,打通破解难题、高质高效发展新通道。切实增强平台思维,注重建设平台、链接平台、用好平台,为周村高质量发展集聚更多高端要素资源。强化生态思维,完善产业发展要素,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沿链聚合。强化链条思维,围绕重点产业,按照形成产业链条的标准进行梳理,沿产业链集聚产业资源,开展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实行产业链链长制,不断丰富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链条、做强做厚产业链条,进而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集群发展。强化集群思维,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充分考虑园区产业基础和资源总量及环境承载能力,突出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带动作用,以沿链集聚为导向,推动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中,不断增强规模集聚效应,加快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第三节  主要目标

以产业链为突破口,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两化融合水平,推进现代化强区建设。今后五年工业经济发展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链条拉伸、产业层次提升、数字经济赋能5项重点,突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全力做好两篇文章。十四五期间,“333”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创新赋能行动,到十四五末,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5%,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万人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达到4件。

两化融合持续提高。以数字化赋能经济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开展两化融合试点,深化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智能制造体系贯标,重点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结合现有产业基础,顺应国际国内产业演进趋势,打造我区新型工业体系,即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布局发展未来产业。围绕六大主导产业,重点发展9条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第一节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1.新材料产业

发展目标:以催化剂齐鲁分公司新型催化材料、山东赫达纤维素醚、齐鲁华信汽车尾气催化材料、华安新材料绿色环保制冷剂、恒利纺织功能面料、嘉岳新材料铝硅新材料、中材绿建超低能耗建筑材料等企业项目为主体,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

发展思路:

新型化工材料产业。重点支持宏信化工、华安新材料、山东赫达、齐鲁华信和催化剂齐鲁分公司五个化工重点监控点企业发展,重点推进和发展高分子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化学助剂(含增塑剂、催化剂、制冷剂等)和纤维素醚四大产业板块。依托宏信化工,发展高性能、复合新材料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系列产品,丙烯酸特种酯、丙烯酸树脂及丙烯酸橡胶新材料,苯酐、顺酐下游生物可降解塑料中间体及新材料,环保型无毒PC增塑剂系列产品,高品质美妆日化和医药中间体系列产品;依托华安新材料,扩建低碳环保制冷剂、高端专用化学品及配套环保产业链,发展高端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高端专用化学品及配套环保产业链;依托山东赫达,扩大纤维素醚产能,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依托催化剂齐鲁分公司、齐鲁华信高科,推动由单一催化裂化催化剂向化工型裂化催化剂、功能性和环保型助剂倾斜,打造大气环保治理、汽车尾气治理等环保催化新材料产业集群。

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重点围绕绿色新型耐火材料、页岩气/石油陶粒支撑剂、清洁能源装备等领域,研发使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高标准规划建设王村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实施技术升级改造,提升全行业研发和整体装备水平。围绕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焦宝石资源精深加工,发展特色无机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产业,建设无机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研发基地。

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充分发挥金堆城钼业、八三石墨、催化剂齐鲁分公司、山东赫达、恒利纺织、大洋阻燃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新型金属功能材料、高纯元素及化合物、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催化材料及助剂、新型化学纤维及功能纺织材料、高导新材料等新型材料研究开发。延伸产业链条,开发高品质高性能材料,打造高档成品基地,拓展国际市场。

绿色建筑材料产业。发展绿色建材和建材部品部件,依托新材料产业园区,加强与中国建材集团、中材节能等公司合作,招引绿色建筑材料行业龙头企业入园,打造新型绿色建筑材料产业集群。加强产学研结合,借助行业内技术领先科研院所,开展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产业孵化。

专栏1  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

化工新材料。重点实施山东宏信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区搬迁改造项目、山东华安新材料有限公司6000/PVDF及配套改建项目、山东华安新材料有限公司氟基材料高效综合利用一体化示范产业园项目、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催化剂一车间喷雾焙烧系统异地建设项目、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环境治理升级改造项目等。

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重点实施山东嘉岳新材料有限公司节能环保型铝硅新材料项目、山东鲁铭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免烧砖和焦炉炉门挂釉预制件项目、山东耐火材料集团有限公司铝硅系列产品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山东耐火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王村铝土矿北矿开发及焦宝石深加工项目、淄博金辉城乡建设有限公司新材料科技创新谷研发中心项目等。

功能性新材料。重点实施山东恒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高档复合功能性面料生产技改项目、山东华业无纺布有限公司SSMMS复合无纺布生产线技改项目、淄威新材料正威淄博新动能产业科技城一期150kt/a高导新材料项目等。

绿色建筑材料产业。中材绿建(山东)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园一期项目、联强住宅工业科技(淄博)有限公司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和BIM建筑信息智能管理平台项目、山东盛工绿筑科技有限公司装配式建筑集成系统项目

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发展目标:聚焦精密数控机床、医疗器械、造纸机械、玻璃制瓶机械、矿山机械、风机等产业关键短板,加速核心技术攻关,夯实产业基础。以西铁城、泰鼎机械、新华医疗、三金玻璃机械等企业为主体,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发展思路:

精密机床产业。发挥西铁城、新景公司等龙头企业的技术和产品优势,树立平台思维,建链、延链、完善产业链,重点发展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基础制造装备和集成制造系统,突破多轴、多工位、高精度高档数控、车铣复合、钻攻中心等关键技术。依托新景机械的精密钣金配套优势,吸引其他国际品牌的数控机床厂家,做大做强数控机床产业。

造纸机械成套装备产业。重点发挥泰鼎机械、恒星集团、海天造纸机械等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优化技术工艺、拓展产品体系,全面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和产业效益。扩大靴式压榨机、超级压光机产品产能和市场,推动造纸装备向节能高效、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发展。

医疗器械产业。依托新华医疗、泰雷兹、华周制药设备等企业,以新华医疗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园区为载体,开拓消毒灭菌、制药装备、放射治疗、呼吸机等产品市场,研发手术机器人、医学影像、远程诊疗等高端医疗设备和可穿戴监测、运动、婴幼儿监护、适老化健康养老等智能设备,打造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智能穿戴产业。利用新景表业的人才、工匠及技术优势,以及从模具制造、机械加工、表面处理,到成品装配的全产业链优势,利用新景机械的数控机床及自动化设备制造优势,支持企业加强与世界智能穿戴行业头部企业的合作,在扩大传统手表(配件)制造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补链、延链发展,扩大智能穿戴制造规模。

智能矿机产业。发挥大力矿机等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与科研院所、矿山企业紧密合作,形成自主核心技术。重点研发现代矿井可视化遥控高效掘进机和远程控制及监测系统、深部开采技术与装备、大型移动破碎机等产品,推进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发展。充分发挥企业铸造产能优势,推动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

玻璃机械产业。提升三金玻璃机械、嘉丰、晶鑫等玻璃机械企业创新能力,实现向高端玻璃制瓶机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集中力量重点推广AIS系列行列式制瓶机换代产品,开发高端产品NIS,占领行业发展战略制高点,打造玻璃机械产业集群。

高端风机产业。引进和新上技改项目,瞄准矿用风机、离心风机、轴流风机等重点产品,发展大容量、高压小流量,高速小型化,低噪音型风机,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抓好金河高端风机、星玛科领等重点项目建设,整合风机企业,实现规模发展、品牌发展。

 

专栏2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项目

重点实施山高智能装备(山东)有限公司高精度轴承及轴承智能装备项目、淄博泰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宽幅高速靴式压榨机项目、西铁城(中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精密数控机床项目、山东新景机械有限公司精密数控机床及配套产品项目、山东奥利维亚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中国重汽百万辆重卡弹簧智造项目、山东京恒巨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高端医疗环保智能装备制造项目、山东鑫龙繁华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微热管阵列技术电力产业化项目、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山东世纪正华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不锈钢精密加工件数字化生产线及应用研发实验室技术改造项目、山东万志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不锈钢医疗器械加工制造及智慧管理平台技改项目、淄博淄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威华誉清洁能源装备智造产业园项目、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厂房及配套建设项目、淄博金周园区建设有限公司山东省周村区经济开发区创新创业中心项目、捷力(山东)机器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医疗协作机器人及机器人包装生产线项目、国际合作产业园及配套项目、周村区校城融合研发中心等。

3.数字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发展目标:围绕创新驱动、资本助力、平台升级,聚焦5G、区块链、集成电路、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电子材料、智能仪器仪表等领域攻坚突破,以齐鲁数谷、万梦众创、方达电商等平台为主体,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发展思路:

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与制造企业嵌入式合作,提供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创新试验、柔性生产等服务,推进共享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加大双招双引力度,依托齐鲁数谷等载体,引进培育云存储、云计算、云应用等多层次数据服务企业,承接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的数据处理业务,形成数据中心运营产业集群。延伸数据中心上下游新兴服务业,依托数据资源集聚优势,推动数据中心向大数据应用服务转型升级。

专栏3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项目

借势5G建设大数据科技企业园区、大数据展示中心、大数据研究院等,发展供应链物流、品牌展示、金融后台处理等服务,重点实施海尔COSMOPlat家居工业互联网平台、方达电商园三期、明发互联网产业园、中国电子产业园、淄博晨启电子有限公司年产1000kk半导体分立器件技术改造项目、山东万创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万创绿色智慧综合枢纽物流园区项目、京东海月龙宫绿色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一期)项目、山东纽澜地数字农业有限公司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中心项目等。

第二节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

优化传统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推动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延伸,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突出龙头引领,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兼并重组与跨界并购,引导关联产业集中布局,做优产业链条,畅通供应链,建设产业特色鲜明、集群效应明显、质量品牌高端的特色传统产业集群。

4.纺织丝绸产业

发展目标:2025年,形成较为合理、完善的产业体系,集群经济、园区经济更加突出,大、中、小型企业交互辉映、相互配套的企业结构更加合理。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产品,建设全省一流的高端纺织丝绸产品生产基地。

发展思路:

新型面料。以大染坊丝绸集团、恒利纺织、兰雁纺织、大洋阻燃等企业为依托,重点优化纺织原料供应,加快发展差别化功能性化纤,实现产业链前端产品的新、优、特。围绕色织布面料、大提花面料、牛仔面料、丝绸面料、长丝面料、职业装面料和安全防护类面料等进行提档升级,打造全国知名的牛仔面料、长丝面料、职业装面料生产基地。

纺织服装。以恒利纺织、兰雁牛仔、澳迪森等企业为依托,围绕休闲时装、精品童装以及国际高档品牌加工等方面进行提档升级,强化设计、生产、营销三大环节,扩大周村服装地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家纺产业。以飞狮巾被、京尚纺织、大染坊丝绸集团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围绕床上用品、装饰用品、毛巾、家居服等品类,加强品牌营销,打造小床品,大家居,建设国内知名家纺产业基地。

产业用纺织品:以华业无纺布、大洋阻燃为依托,将产业用纺织品作为行业结构调整的增长点,对接产业用纺织品重点应用的20大领域,瞄准高、精、尖进行专业针对性开发,培植具有独特技术优势、专业特色鲜明的产业用纺织品龙头企业。

 

专栏4  丝绸纺织产业重点项目

重点实施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退城进园高档丝绸全产业链智能化装备升级改造项目、山东兰雁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年产2800万米高档牛仔面料项目、山东华业无纺布有限公司医用无纺布生产科技研发及后整理项目、淄博澳迪森家用品纺织有限公司年产1666吨巾被制品项目、山东恒利纺织有限公司高档复合面料和数码印花生产技改项目、纺织丝绸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

5.沙发家具产业

发展目标:2025年,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品牌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重点支持凤阳家居、福王家居、蓝天家居、恒富家居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以红星美凯龙、寰美家具商场等专业家具市场为依托,辐射带动我区及周边地区家具产业发展和要素集中。

发展思路:

单体做大。重点支持凤阳家居、福王家居、蓝天家居、恒富家居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中小企业相互协作配合发展的发展格局,着眼企业梯队建设,支持一批小企业升规纳统。

集体做强。不断扩大周村家具整体影响力,培育周村家具区域品牌,充分发挥中国软体家具产业基地优势,引导沙发家具企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策划宣传周村家具集体商标,力争打造全国一线品牌。

提升上游。提升周村沙发材料市场、胜利家具材料市场水平,挖掘309国道沿线市场潜力,有针对性的引进板材、五金、油漆、海绵、床垫、乳胶、皮布等与家具产业相配套的生产商和经销商,丰富壮大原辅料市场。

完善配套。不断建立完善货物流通体系,加快物流产业资源整合和治理力度,促进物流企业逐步规范化。依托红星美凯龙、盛和国际家具博览中心等专业市场,加快互联网交易中心和大数据服务中心建设,建设集家具设计研发、质量检测检验、产学研合作、金融扶持为一体的平台。

专栏5  沙发家具产业重点项目

整合品牌、技术、人才、市场资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引导和鼓励家具生产企业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现代管理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建设家居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产业集群。重点实施淄博金彩沙发城有限责任公司鲁中家居互联网交易中心项目、欧亚达家居周村商业广场项目、山东恒富家居科技有限公司床垫、弹簧床网及智能床垫研发中心技改项目、山东凤阳家居有限公司新型智能家居及研发中心技术改造项目、山东文泰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绿色智能家居及文化科创中心项目等。

6.电子电器产业

发展目标:

加强龙头企业培养,鼓励多星电器、汇宝电器、巧姐儿等厨电企业、嘉视电子、晨启电子、半导体研究所、才聚电子等集成电路及元器件生产企业做大做强。

发展思路:

家用电器产业:充分发挥中国电热锅产业基地优势,加强龙头企业培养,鼓励多星电器、汇宝电器、巧姐儿等厨电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加快提升行业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打造行业领军型企业,引领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做大做强智能厨电产业集群。鼓励厨电企业实施二三产业分离,重点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高附加值端倾斜,支持创建或引进厨电工业设计中心,推动厨电产业创新升级。充分发挥电热锅行业协会、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华北分院智能检验检测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等机构的作用,在创建并规范行业标准、提升产品品质上实现突破。引导企业做好专利申请、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保护,指导企业争创知名品牌,充分利用现代营销手段,扩大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叫响周村智造品牌。

集成电路及元器件产业:依托我区产业基础,引进、发展高端分立器件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用高端分立器件。鼓励区内集成电路及元器件产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提升工艺、质量水平,向产业高端迈进。用好人才新政对不同层次人才的支持政策,积极营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能创业的浓厚人才发展氛围。强化招商引资,引入产业龙头、大型企业,固强产业基础,提升企业技术含量,逐步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形成规模、集群效应。

 

专栏6  电子电器产业重点工程

家用电器。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推动智能厨电产业和不锈钢产业深度融合,建成集设计研发、智能制造、检验检测、互联网新零售、品牌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园区。重点实施智慧厨电创新产业园等项目。

集成电路及元器件产业。重点加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器件、新能源汽车器件产品的引进、研发、生产,重点实施淄博晨启电子有限公司年产1000kk半导体分立器件技术改造等项目。

7.食品药品产业

发展目标:以推进食品药品产业现代化为目标,市场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聚焦食品药品产业链发展实际,通过政策扶持、强化品牌、培育龙头、建立集群、科研创新、人才引育,不断补齐产业链短板弱项,促进食品药品产业发展,推动企业效益、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食品药品产业质量明显提升,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产业产值大幅增长。

发展思路:

食品制造产业。做大做强周村烧饼”“国辣食品等老字号品牌和培育壮大米特加植物肉等新品牌,整合民间小、散烧饼生产产能,统一标准、模式,集约集聚发展。开展线上线下的结合营销模式,扩大自营实体店规模,稳定市场供给,确保市场占有率。提高烘焙食品产业链自动化水平,加大创新研发投入,进一步降成本、提效益。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品牌软实力,逐步建立完善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

调味品制造产业。重点加强王村醋”“玉兔等老字号品牌建设,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品转型升级,扩大营销产能。延伸调味品产业链,将工业产品作为工业原料,研发复合调味料,提高产品附加值,生产个性化、定制化高端调味品。注重品牌与文化融合,以多元化的方式展现非遗的独特魅力。加大企业品牌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扩大品牌的知名度。

药用辅料产业。重点培育赫尔希胶囊、华业无纺布等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先进生产设备,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规模。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发创新新产品,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植物胶囊逐步进军国际市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份额。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加强保健品成品研发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

医药物流产业。完善和合理规划物流配送网络,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周转频率,形成区域化优势。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突出打造建立基于信息化平台、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体系和重特大疫情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形成以医药现代物流、医药电子商务、医药医疗机构托管为核心的一体化智能医药健康产业中心。

专栏7  食品药品产业重点项目

重点实施山东纽澜地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中心项目一期、米特加(淄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植物基肉制品项目、山东赫尔希胶囊有限公司年产165亿粒植物胶囊及智慧工厂提升改造项目、山东乾瑞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乾瑞医药产业园项目、山东金城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医药研究院项目、山东神奇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神奇医药产业园项目、淄博卫康医疗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山东省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项目等。

8.不锈钢深加工产业

发展目标:在专业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链条拉伸细分、知名品牌创建等方面统筹发力,引导产业向精深加工、集约集群方向转型推动产业规模、档次、价值、税收全面提升,打造全国知名、江北最大的不锈钢深加工特色产业基地。2025年,整体产业链和细分产业链相对完整。

发展思路:

打造产业发展龙头。综合考虑企业实力、发展前景、企业家格局等因素,梳理筛选20家重点不锈钢企业,集中要素资源,一企一策扶持企业发展壮大,着力打造一批行业隐形冠军,形成产业骨干力量。鼓励现有不锈钢企业建设数字工厂,提高设备精度、性能,大幅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生产流程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行个性化定制化加工,打造形成一批潜力型、创新型企业,充实壮大企业群体。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从研发设计、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产品体系、工业互联网等多维度指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明晰产业发展链条。大力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对不锈钢产业上下游链条进一步梳理,形成重点招引企业清单,针对上游头部钢厂和不锈钢500强企业头部不锈钢数据平台开展定点招商。细分产业链条,重点围绕医疗器械、高端厨电、压力容器、绿色建材等引进一批引领型、补链型、核心型产业提升项目,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发展门类。加快不锈钢外贸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参加境外展会,扩大产品出口。

优化完善基础配套。用好园区+供应链+金融平台,促进供需对接,打造金属材料金融超市,推动政银保”“银税互动”“企业信用贷等金融政策和产品落地落实,为企业提供优质精准的融资服务,打造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标杆。支持钢厂在我区设置前置仓、公共仓,争取上海期货交易所在我区设置不锈钢期货交割仓,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

专栏8  不锈钢深加工产业重点项目

重点实施中大慧科·不锈钢产业园三期项目、上期所不锈钢期货交割仓项目、山东世纪正华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产10万吨不锈钢精密加工件数字化生产线及应用研发实验室技术改造项目、山东金润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洁净不锈钢管件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及配套项目、山东新志达合金科技有限公司不锈钢智慧加工制造中心项目、山东乐水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高端医用制水设备项目、山东京恒巨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医疗废弃物处理破碎机项目、山东买钢乐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废不锈钢深加工项目等。

第三节  布局发展未来产业

9新能源产业

发展目标:太阳能光伏组件项目为依托,围绕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建筑构件式太阳能热水器、平板型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真空管超导热管等产业,不断延链展链。依托安泽特气的制氢、储氢技术优势,做强制氢产业链制、储、运、加、服全链条,拓展氢燃料电池应用领域,加快加氢站布局,打造氢能基础产业聚集区。

发展思路:

氢能产业。依托安泽气体的制氢、储氢技术优势,做强制氢产业制、储、运、加、服链条,研发电解水、生物制氢等多种制氢途径,突破低温液态储氢技术难关,巩固氢能产业上游中游优势。引进氢燃料电池产业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重点发展车用燃料电池、便携式移动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氢燃料电池研发与检测产业,拓展氢燃料电池应用领域,加快加氢站布局。依托氢能基础产业研究院,整合政产学研金服用各方面创新创业要素,形成产学研循环系统,联合打造山东及周边地区氢能基础产业领域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光伏产业。围绕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等产业,延链展链,加大技术投入,提升太阳能光伏组件发电效率。延长产业链条,中上游向光伏玻璃、太阳能电池拓展,下游以太阳能支架、逆变器、太阳能组件、太阳能光伏系统和EPC服务为主导,打造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太阳能光伏应用方面,充分利用房顶、废弃地和设施农业等空间,发展分布式太阳发电集热的应用推广。

 

专栏9  新能源产业重点项目

大力研发推广高端、高质、高效技术产品和设备,推动共性技术高端突破、终端产品加速裂变。重点实施淄博安泽特种气体有限公司氢能源一体化示范应用项目、淄博晶优光伏科技有限公司3GW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中材绿建超低能耗智能建造科技创新园、绿色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和BIM建筑信息智能管理平台、淄博氢能基础产业聚集区、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山东淄博石油分公司周村油库改扩建工程等项目。

 

第四章  推动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技改

 

实施数字赋能,遵循场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逻辑,推动细分产业龙头或单项冠军加快构建场景-数据-算法的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场景丰富、数据海量、算法迭代。将智能化改造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数字赋能新智造,全力推进企业智能化技改,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第一节  加速推进数字新基建

扩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天、空、地全面覆盖的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形成5G网络深度覆盖、光纤网络广泛接入、IPv6全面升级、卫星网络快速推广、量子通信前沿应用的发展格局。到2022年底,基本实现5G网络城乡深度覆盖和重点村庄覆盖。到2025年,实现5G网络城乡全面覆盖,5G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实现全区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

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智能化平台建设。推进海尔COSMOPlat家居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有产业链、供应链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推动上下游数据互联互通,以信息流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协同联动,提升行业或企业的研发、采购、制造、管理、物流、服务全流程的数字化网络化能力,优化生产制造资源配置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服务在各行业规模应用,促进跨企业数据交换,深化标识在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应用,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质量管理水平。

推动云计算平台使用。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基于开发测试平台发展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丰富完善办公、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级SaaS服务,加速向云计算转型。积极发展工业云服务,深入推进工业云应用试点示范工作,用好淄博工业云(用友)平台,进一步实施企业上云工程,推动大中型骨干企业网络化协同制造,培育云制造模式。支持基于云计算的创新创业,鼓励和支持利用云计算发展创业创新平台,推动线上线下资源聚集,带动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

第二节  实施智能化技改行动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智能化技改专项行动,推动重点企业试点应用传感识别、人机智能交互、智能控制等技术和智能装备,促进车间计划排产、加工装配、检验检测等各生产环节的智能协作与联动,实现可视化管理,打造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探索设立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基金,对企业智能化改造实施入企诊断服务,并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股权投资扶持。打造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综合标准与新模式应用项目。积极开展两化融合试点,深化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智能制造体系贯标,打造一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围绕提质加快生产工艺流程改造。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及先进生产装备,实施生产流程优化改造,实现生产流程物流、信息流、能量流的有机统一,提高产品性能稳定性和管理控制水平。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发展,鼓励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提高产品生产标准,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加强制造过程控制,提高生产设备的精度性能,大幅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传统产业向中高端群体性突破和新兴产业倍增发展。

围绕增效加快装备升级换代。制定企业工艺装备改造升级时间表、路线图。突出抓好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工作,重点加快生产成套设备、重点耗能装备、环保安全装备升级。对装配型及劳动密集型企业,支持淘汰落后工艺、设备,购置先进适用设备,普及现代化制造模式。对基础较好的优势企业,鼓励开展智能制造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改造,支持造纸、医药等产业从机械化生产向柔性自动化生产转型升级,推广使用柔性自动化生产装配线、大型控制系统、数控机床等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设备。

第五章  工作举措

 

第一节  构建创新驱动支撑体系

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在科技创新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落实国家工业强基工程,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四基,突破一批卡脖子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提升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能力。

建设高层次创新平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强共性应用技术平台建设。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建立企业研发平台培育库,引进或联合科研院所,培育高端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建设各类研发机构与平台,支持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0家以上。引导企业在现有研发平台基础上建设工业设计中心,新增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4家以上。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充分发挥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周村经济开发区、大学城园区、周村新材料产业园平台作用,加快大学城科技创新园、文昌湖科创中心建设,同步完善双创孵化、人才公寓、仓储物流等配套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若干集技术研发、技术测试、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区域性科创产业高地。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基础研究工程应用研究——公共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联动发展新机制,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以掌握自主关键核心共性技术为导向,实施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攻关工程。鼓励企业瞄准产业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投入,补短板、强弱项,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在先进基础材料、智能制造技术、机器人、高端医疗装备、物联网、智能化物流等新兴产业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在精细化工、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传统产业领域实现提升突破。

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坚持源头挖掘、分类培育、精准支持,完善以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为链条的孵化体系,打通科技型小微企业快速成长通道,培育壮大创新创业主力军。支持大企业、研发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布局专业化众创空间、专业孵化器等孵化载体,支持发展海外孵化载体、异地孵化载体。大力发展创业咖啡、创业媒体、创业社区、创新工场和虚拟孵化器等新型孵化器。搭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第二节  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实施企业成长梯次培育计划,分级培育、动态管理,推动企业竞相发展、跨越发展。

实施旗舰企业领航工程。筛选优势领域领军企业和高成长企业,强化政策集成和要素保障,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融合发展。实施瞪羚企业培育工程,推动瞪羚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建立独角兽种子企业储备库,加快引进培育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推进企业跨越发展计划,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发挥旗舰企业链主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增强产业配套集成能力、共生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发挥驻周央企省企示范作用。充分发挥中石化、中建材、山东高速、金隅集团、山耐集团、八三石墨等驻周央企省企在创新人才、科研设施、技术成果、市场推广等资源上的优势,发挥我区工业基础好、产业配套全的优势,策划布局更多高端优质项目,推动企地协同发展、互利共赢。在环境污染防治、严抓安全生产、规范企业运行、创新管理理念等方面,发挥央企省企的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节  延链集聚壮大产业集群

结合我区产业基础,推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加快强链补链延链,梳理一批有龙头企业、有技术优势、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产业链条,绘制产业链图谱,挖掘延伸潜力,加速产业资源横向集聚和垂直整合。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9条优势产业链。

围绕龙头企业延链发展。聚焦重点产业、关键环节,攻关卡脖子技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产业链条上核心企业的作用,支持企业依靠产业协作关系和资本工具向产业链下游和价值链高端拓展。梳理链条规模大、创新强、潜力高的重点企业名单,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培育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建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专精特新示范瞪羚独角兽企业金字塔式成长梯队和省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企业培育梯队。

梳理产业链断点绘制补链图。聚焦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围绕重点发展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梳理产业链发展关键环节,针对产业链缺失环节绘制补链图。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品牌领军企业,全面推开六个一招引机制,采用基金招商、资本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等方式,争取布局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重大项目,建立项目落地评价机制,引导鼓励符合园区主导产业方向的优质企业和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

固链强链育集群。引导产业龙头骨干企业联合链条上下游配套企业组建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战略合作联盟,借助市场、资本和技术的力量,与科研院所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体系建设、市场开拓和商业模式创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整合、技术标准制定与应用等全产业链战略合作,推动产业链做厚、价值链做高、市场份额做大,强化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对在龙头企业培育、产业协作配套、产业链条优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产业链群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和国家级产业链群。

第四节  产产融合打造产业生态

重视产产融合对产业生态打造的支撑作用,支持产产融合发展。重点支持新材料、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产业融合创新,支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融合实现转型升级。

鼓励产产融合发展模式。支持山东赫达、华安新材料等细分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发挥新材料对各个产业的支撑作用,实施化工新材料+新医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食品的产产融合发展模式,重点支持赫尔希胶囊植物胶囊、华安新材料聚偏氟乙烯、米特加人造肉等项目建设;支持西铁城、新景等数控机床龙头企业发展,发挥工业母机作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实施数控机床+医疗器械、数控机床+电子信息、数控机床+智能穿戴、数控机床+精密配件的产产融合发展模式。

以产产融合的理念推进智慧园区平台建设。支持产业链与供应链相融合、相支撑,进而打造智慧化集约型园区。高起点统筹、整合、规划智慧园区,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海尔家居产业园为切入点,打造家居产业园投资 +COSMOPlat平台+人单合一管理模式,统筹十大平台提供生产制造端、产品销售端、售后服务端家居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在电子电器、不锈钢深加工等产业领域支持特色产业园区探索利用产产融合理念推进智慧园区建设。

第五节  全面对标对表争创一流

对标先进城市找准产业体系,实施产业对标明确产业方向,对标先进企业促管理提升,营造对标先进,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助力我区工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家创新发展主观能动性,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落实关心关爱企业家十条措施。依托国内知名高校和培训机构建立培训机制,集聚高校等教育机构师资力量,建立符合我区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的专家团,为企业家培训提供智力支撑。

实施产业对标。在新材料、新医药、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加强对园区管理、骨干企业培育、创新平台、绿色环保等维度的对标对表。瞄准同行业先进水平,找准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弥补短板、挖掘潜力,制定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

对标先进企业。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先进地区企业在创新研发、人才引进、资金投入以及市场开拓、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鼓励企业与对标企业在产业链衔接、技术引进等方面形成共识,合作共赢。

第六节  搭建产业人才集聚平台

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高标准落实市、区人才新政,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积极营造良好人才环境,探索高效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

实施顶尖人才突破计划。坚持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并举,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深入开展院士专家周村行活动,开展双一流大学紧缺人才引进工作,将大数据、新材料等领域高层次人才纳入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目录,积极引进高精尖缺人才、管理型人才、工匠人才以及高水平创业研发团队,新增国家重点人才工程、泰山系列、淄博英才计划等高层次人才5人,建设符合我区重大发展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全职引进的顶尖人才队伍。

建设多元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和后备企业家培养力度,打造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企业家队伍。推进周村英才计划金周伯乐计划,聚焦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将大学城园区高等院校打造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实训综合示范基地,加大首席技师培养力度,培养与产业、企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优化人才发展的生态环境。强化科技成果激励机制,推进人才价值资本化、股权化,对重点急需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实行一事一议。探索技术离岸孵化、设置特需岗位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周末名师”“周末名医”“周末工程师”“周末院士等柔性引才活动。建立高层次人才规划储备和成长服务机制,实行人才诉求一窗受理,构建集政策配套、创业支持、成效评价、生活服务等全方位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

第七节  实施金融赋能产业发展

建立完善金融支撑体系。实施金融赋能行动,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深入推进金融诊疗助企,推动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量、降价、提质、扩面。完善常态化政银企沟通协调机制,持续开展优质企业、项目白名单定期推送。深入实施首台(套)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等领域的保险补偿机制,形成应用与创新相互促进的良性格局。构建股权+债权投贷联动服务体系,扶持一批科创属性强、带动能力强的科创产业龙头企业,建设区域性科创产业金融高地。

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提高金融普惠性,扩大金融供给总量,重点保障新旧动能转换、民生工程建设等融资需求。鼓励金融机构适度扩大信贷规模,扩总量、调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有效信贷支持。引导保险资金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深入挖掘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潜力。强化政银企对接合作,加大对小微企业有效信贷投入及对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鼓励互联网金融企业针对实体经济小微企业投融资需求开展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

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大力实施企业双升战略,支持符合条件企业上市挂牌,明晰企业产权,加强公司规范化治理,推进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抗风险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分类分层推动挂牌上市企业通过定向增发、配股等方式扩大再融资规模。探索政府融资新模式,积极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有效盘活存量国有资产。

第八节  完善要素资源支撑体系

做好土地、能耗、资源等要素保障。统筹区域能耗和环境容量指标,建立以亩产效益评价为导向的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机制,探索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倒逼企业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聚集。

强化用能指标保障。建设清洁稳定的能源体系,坚定不移压减煤电,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完善能源双控制度,重点保障全区重大项目、新兴产业项目、新能源项目合理用能,在能耗强度达标的前提下,对单位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工业和信息化重大项目,利用新增和腾出的用能空间优先给予保障。

加强环境容量保障。强化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环境监管制度,完善企业治污正向激励机制,提升生态环境执法规范化、精准化水平,对环保意识强、治污水平高的企业实施差异化管理,优先保障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所需指标。优化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交易机制。

保障工业用地需求。高标准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现多规合一,为我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全面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加快推行标准地出让方式,搭建闲置土地整理平台,强化低效用地的盘活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第九节  构建绿色低碳制造体系

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绿色生产相关制度,大力推进结构节能,有效降低存量能耗消费量,持续推动循环发展。

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全面构建绿色低碳制造体系,鼓励企业应用绿色技术、绿色材料、绿色工艺开发生产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快发展绿色工业园区,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重点推动化工、建材、纺织等高耗能行业实施工业锅炉(窑炉)、电机系统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能源系统优化等装备节能化和智能化改造。实施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应用等重点工程,扩大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应用领域。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快完善和延伸工业固体废物循环产业链条,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促进产业内部、产业之间纵向闭合、共生耦合和资源循环利用。围绕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实施一批重点工程,扶持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高值化、集约化发展,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

完善绿色生产相关制度。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新(改、扩)建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依照规定通过排污权交易的方式取得。实行碳排放统计制度,积极探索开展碳排放权、用水权、用能权等资源要素市场化交易试点。加快建设区级能耗在线分析监测平台,完善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实施能源动态监控和优化。

第十节  落实安全生产提升行动

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指导,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实施安全生产专项督导和驻点监管,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完善安全管理预警机制,有效推进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一体化建设。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支持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技术改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广泛应用,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及工控安全、数据安全管理能力。

加强安全生产指导。坚持用安全生产倒逼机制推动工业转型发展,针对重点行业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综合利用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行业标准、技术规范、改造提升、淘汰落后等手段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促使达不到安全生产标准的产能依法依规退出。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指导和政策引导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抓好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策划、企业培育等重点任务落实。区直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加强信息共享、问题研究和主动服务,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第二节  严格考核监督。建立产业运行监测分析制度,完善规划执行评估体系和通报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根。全面推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将我区工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重点项目分解落实到相关镇(街道),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年度评估和终期考核。

第三节  加强宣传引导。借助新闻媒体、报刊、网站、新媒体等平台,全方位宣传我区经济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大优秀企业家、企业发展典型案例等宣传力度,总结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