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九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2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刘征代表:
您提的《基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安全前提下寄宿制私立学校健全心理疏导机制和家校沟通模式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教育事业的关注和关心。您所关注的私立学校健全心理疏导机制和家校沟通模式的问题,是近几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也正是我们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区教育和体育局围绕这两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中小学校、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升全区家庭教育质量,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学、共教、共管的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结合我区实际,印发了《周村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施方案》。学校、家庭、社会在少年儿童成长教育中各有职责,应依据各自职能承担相应育人工作,三方不缺位、不越位,边界明晰、配合有力,形成新时代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
二、体系与平台共建,推动心理健康工作提质增效
2021年,我区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印发了《周村区教体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的通知》,编写《周村区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实操手册》,进一步明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2021年底区教育和体育局投资20余万元,为全区28所中小学(含私立学校)配备了心理云平台,通过平台,定期开展师生心理筛查,实现全体学生“静态量表普查+动态观察记录”组合筛查,解决了单靠量表普查效度不高的问题。依托该平台,建立了科学的“筛查—评估—干预”工作流程,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完备的心理档案,并实现不同学段心理档案的转接。
三、常态与重点相合,推动志愿服务深入开展
全区教体系统有10余名心理教师参加周村区“暖心家园”心理辅导站值班工作,每周六参与胜利社区、荣和社区、周家社区和北旺社区的志愿服务,为广大家长、学生及社区居民解疑答惑,排解烦恼,促进家庭、社会和谐。2022年疫情期间,“周村教育”微信公众号发布《致家长一封信》,向社会公布由18人组成的心理咨询专家团队及联系方式,为有需求的家长和师生做心理疏导,共接待来访350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3800分钟,有效缓解了师生家长的焦虑情绪,促进了家庭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力的支持了抗疫一线工作。
四、阵地与队伍并重,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目前,全区共有专兼职心理教师295名,2021年成立由111名家庭教育讲师和92名家庭教育志愿者组成的“春雨”家庭教育宣讲团,这两支具有心理咨询专业和家庭教育指导专业能力的队伍,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召开了“春雨”家庭教育宣讲团讲师培训会,203名宣讲团成员全部参加专业学习;组织全区家长、教师参加山东省教科院的线上培训,这些培训为广大教师提供了理论和知识储备,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今年还将培训40名沙盘咨询师,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师资保障。
五、线上与线下助力,提升家长家教能力
举行了“百场智慧父母必修课”启动仪式,建立微信群一千余个,分时段组织家长在线学习,覆盖幼儿园至高中全学段,截止到目前,学习主题300余个,累积受益家长超40万人次,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极大的提高了家长的家教水平,周村区也成为淄博市第一个在区县层面实现家长微课程全覆盖的区县。在淄博市家庭教育大讲堂“千场巡讲”活动中,周村区完成覆盖包括私立学校的市、区、校级巡讲102场。疫情期间,“春雨”宣讲团讲师们录制了36个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健康短视频,通过“周村教育”微信公众号推送给学生、家长,有效的指导了家长对孩子的居家陪伴,缓解了教师、家长、孩子的负面情绪。
针对您提出的寄宿制私立学校健全心理疏导机制和家校沟通模式的建议,区教育和体育局高度重视,形成多管齐下、齐抓共管的良性机制,以上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举措均已覆盖所有私立学校,针对私立学校寄宿学生心理疏导和家校沟通问题,一是对其本校家庭教育专兼职教师、心理咨询师和班主任进行专业指导;二是选派专家团队定期进驻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三是对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家长进行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形成了本校教师、专家团队、学生家长三管齐下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机制和以身心健康成长为抓手家校沟通模式。
再次感谢您对全区教育工作给予的关注!恳请您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区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2022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