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标题: 凤鸣高岗正当时,群贤竞发开新局
索引号: 11370306004220414L/2022-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11-22 发布机构: 周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凤鸣高岗正当时,群贤竞发开新局

发布日期:2022-11-22
  • 字号:
  • |
  • 打印

桐叶萋萋,有凤来仪。天下英才,择热土而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归根结底,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山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把人才工作放在发展之要、强省之基的战略高度,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大力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聚力加强人才引育创新,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承载区,让海岱齐鲁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一组组跃升的数字见证着山东人才强省建设的坚实步伐: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500万人,居全国第三;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达到5500多名;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66万人……如今的山东,人才大军正在加速集聚,创新高地正在不断隆起。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一个东部沿海大省向着人才向往之地、奔流之地目标,一路奋进。
尊贤爱才 优化政策
构建人才集聚雁阵格局
  山东的发展,依靠人才;发展的山东,呼唤人才。
  青岛灵山湾畔,集聚了中科院13家科研单位力量的海洋科技航母”——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扬帆起航。作为一个协同高效、开放共享的海洋科技国家级平台,该研究中心成立仅3年,就集聚了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管理运维人才1900余人,其中院士、杰青等高层次人才90余人,吸引5000余人次利用平台资源,开展600多项课题研究,实现30多项成果落地转化。
  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活跃的地方集聚。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重要抓手。作为人才大省的山东,立足国家所需、山东所能、发展所向,坚持人才工作一盘棋思想,主动对接融入国家战略,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加快形成新时代全国人才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支点,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
  强头雁,集雁群。山东做好协同联动大文章,“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建设的大棋局由此展开——
  发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叠加优势,举全省之力打造济青人才集聚平台;指导各市围绕全省发展需求,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人才集聚节点,引领带动全域发展,省级层面在人才集聚节点授权试行一批人才特殊支持保障政策;省市联动选取一批有条件的重点用人单位,积极开展人才综合改革和政策创新试点……
  人才集聚雁阵格局高点起步、高标开局、高位推进,折射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从去年高规格召开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到今年召开省委人才座谈会;从坚持省委书记、省长双组长制,到充分发挥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作用;从健全省、市、县三级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体系,到深化提升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山东高标准优化党管人才工作体系,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社、科技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市场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作用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
  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人才政策,山东树立大抓人才鲜明导向。先后颁布实施《山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山东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人才改革22”“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20”“新形势下引才用才18”“人才兴鲁32等政策措施,初步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人才制度体系;采取最优加一点方式,坚持普惠性与个性化、特殊性相结合,提高政策吸引力,本硕博毕业生补贴政策实现16市全覆盖。
  山东持续拿出硬核支持,释放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满满诚意,让济济多士、尊贤爱才在齐鲁大地蔚然成风。
海纳百川 畅通渠道
人才队伍规模持续壮大
  围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需要,山东持续推进人才引育创新,坚持培养和引进同时谋划、同步发力,建立了从青年领军人才到领军人才再到顶尖人才的梯次培育机制,持续推进全省人才队伍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厚积人才资源优势。
  毕业后的一连串际遇,让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邵倩倩直呼幸运。20213月,她通过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武汉站)现场招聘,进入山东省土地发展集团权属公司工作,现任山东土地城乡融合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职员。“‘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为我们这种在外求学,想要回家乡就业的学子架起了桥梁。邵倩倩说。入职1年多以来,邵倩倩已经实现从毕业生到职场人的蜕变。
  平均年龄仅30岁的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超远距离实用化量子通信科研先锋队,已经数次刷新世界纪录;攻克了小麦赤霉病世界性难题的山东农大作物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小麦种质创新与利用团队,成员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占比87.5%;中车青岛四方机车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技术研发团队,成员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占比也超过了八成……
  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近年来,山东构建全链条青年人才招引培育体系、就业创业支持体系、全心服务体系,持续提升青年人才创新发展竞争力。启动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开展名校人才直通车”“青年国际论坛”“青鸟计划等活动。对TOP200高校院所优秀青年博士直接给予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支持,实施高校青创人才团队建设和青年人才托举计划。近3年,山东集聚青年人才218万余人;近两年,集聚双一流高校毕业生4.6万余人。设立博士后站点546个,累计招收博士后近1.4万名。
  引育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山东创新实行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即来即认、一人一策,加大顶尖人才精准支持力度。实施领军人才筑峰计划,按照人才、平台、项目一体化原则,进行持续跟踪、关注和重点支持。加强泰山、齐鲁人才工程实施布局,聚焦重点单位、重大平台、关键领域,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更加精准、更大力度引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急需紧缺人才,统筹推动各类人才队伍结构优化、量质齐升。省级统筹事业编制1万名、16市统筹8000名,全力支持保障引进高层次人才。近3年,全省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数量持续攀升。
  持续发力引进海外人才。我省打造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海洽会、留学人员来鲁创业大赛、外国专家齐鲁行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人才活动,在全国率先设立省级海外优青项目,快速认定引进海外人才,出台外国人来鲁便利化服务若干措施等,吸引集聚了一大批海外人才。
深化改革 创新机制
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专家崔凤高,扎根基层从事花生科技推广工作近20年,但由于学历不符合条件,一直无法晋升正高级岗位。就在去年,省农科院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岗位破四唯竞聘,不看论文、不看学历,只衡量工作实绩、评价作出的实际贡献,崔凤高最终脱颖而出,成功晋升研究员。
  有真才实学、业绩显著、贡献突出专业技术人才,可打破学历和专业限制,破格参加高级职称评审。在教育、卫生、工程等领域制定基层职称评价标准条件时,根据基层工作特点和工作需要,适当降低基层人才职称申报的学历门槛。这是山东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创新。
  良好生态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关键所在。山东完善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为人才安心创新创业提供全链条服务保障,着力构建宜居宜业的人文生态,构建融合开放包容的人才环境。
  优化人才制度改革提升人才活力。山东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直评直聘”3项职称制度,十余万名基层人才享受政策红利。在全国率先将人才评价权、聘用权下放给高校、科研院所,全面实行自主评价、按岗聘用。实施科研经费包干制、科技攻关揭榜挂帅等一系列放权松绑举措,激发人才活力。落实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制度,健全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技能岗位工资价位发布机制,让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得实惠”“有面子
  升级平台载体提升人才承载能力。近年来,以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家战略创新力量相继落户山东,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未来网络研究院等一批新建成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持续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为广大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广阔舞台。与此同时,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双高建设成效明显,人才培养能力持续提升。
  今年9月,山东集中推出208款优质高层次人才服务产品,这让获颁第8000山东惠才卡的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教授、泰山学者李瑞川心中一热: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和服务,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山东对人才的尊重。
  深化人才服务,创新提升人才获得感。近年来,山东持续打造人才山东服务品牌,健全全省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体系,全省为8242名人才发放山东惠才卡,提供户籍、住房、配偶随迁、子女入学等29项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组建省市联动的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拓展人才服务内容,推动人才贷”“人才板”“人才投”“人才险等人才金融服务。探索在人才领域推行政策找人”“无形认证机制。在好地段布局建设人才房,全省建成人才公寓16.53万套,总面积1389.64万平方米。今年以来各市以零跑腿”“无感化等形式向11.7万名青年人才落实政策补贴约15亿元。
  培育壮大市场机构、社会组织、人才研究智库等方面力量。成立山东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为加快建设人才强省提供智库研究支撑;组建全国首家省级人才集团——山东人才发展集团,带动各市成立一批市场化人才发展机构,实现市场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工作和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共同促进;高规格建设山东人才之家,打造联系服务凝聚专家人才的新阵地;持续发展壮大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推动其作为独立的非营利社会组织,承接党委政府转移的人才公共服务职能,促进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打造近悦远来软环境,越来越多人才看好山东、选择山东。
服务重大战略 集聚创新要素
高效能推进人才驱动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建设黄河流域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黄河技术转移中心,开展黄河流域百千万青年人才计划、黄河青创走廊共建行动,举办黄河论坛、黄河流域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等重大活动……以人才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创新创造活力在齐鲁大地竞相迸发。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系统化一体化统筹部署。山东探索实施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工作机制,以中心事业发展需要,牵引高层次人才引进、教育培养供给、科技项目实施、创新平台建设一体化配置支撑。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引导高端人才和创新要素加速聚集,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海洋强省、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
  ——人才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编制发布《十强产业人才开发路线图》,一业一策制定人才发展规划、绘制人才地图、建立重点人才库,围绕人才链支撑产业链举办山东省十强产业人才供需对接会。大力集聚产业领军人才,深入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面向十强产业,累计引进培养从事产业技术攻关、能够快速弥补我省产业发展短板的领军人才680余名,产业创新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超1099亿元。
  ——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突破300万人,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左右。农业科技创新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赵振东培育的济麦22”,单个品种推广面积连续9年全国第一,累计推广超过3亿亩。
  ——人才助力经略海洋建设。海洋领域聚集院士、杰青和优青等高层次人才数量居全国第一位,拥有全国40%以上的高层次海洋科技人才。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一批高校院所,占全国总数的30%。实施透明海洋”“问海计划等重大海洋科技工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两洋一海区域定点观测网。
  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服务到哪里。在山东,人才成长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相得益彰。近年来,蓝鲸2半潜式钻井平台、潍柴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等一批关键技术成果,闪耀世界舞台。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4万家,比2017年增长2.2倍。2021年全省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1.7%,比2017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18.03万件,比2017年增长1.42倍。齐鲁大地正因人才焕发出新活力,澎湃出发展新动能。
  凤鸣高岗正当时,群贤竞发开新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山东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持续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