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第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43129号提案的答复
罗玫、丁桂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全区智慧社区建设打造鲁中标杆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对我区智慧社区建设的关注和关心。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社区建设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自2021年周村区入选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区级试点以来,周村区政府办公室(大数据局)组织协调各镇(街道)和区直各有关部门,聚焦基础设施、社区服务、社区治理等重点领域推动全区智慧社区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坚决夯实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超过90%,5G网络基本实现主城区全覆盖,家庭广播电视覆盖率超过80%;小区出入口、停车库(场)出入口、社区主干道、消防通道等关键位置的监控覆盖率、联网率、完好率均达到90%以上;社区内各个小区均安装符合消防、供电等技术规范和安全管理要求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并具备智能安全充电设施,供社区居民安全充电。
二是社区服务质量提质升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通过接入周村区政务外网,为居民提供信息查询、信息登记、人工窗口、手机服务、网上办事等服务。小区按需配备智能快件箱、无人售卖机、智能共享直饮水机等智能便民服务设施,打造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满足社区群众多样化的生活服务需求。
三是社区安全水平显著提升。辖区派出所与社区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治安防范预警信息的及时推送,实现警情发布、社区居民自主上报和社情共享。封闭式小区出入口安装智能门禁和车辆识别系统,实现社区内封闭式小区出入人员和车辆的智能化管理。部分小区的电梯内安装了红外视频监控,防止电动车进电梯问题,大大提升了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四是社区治理效率不断提高。社区依托智慧村居综合信息平台,发挥数字技术在社区治理和辅助决策中的作用;依托灯塔党建在线,推动社区党建工作与党员管理服务信息化,实现社区党员、社区工作者等信息统一采集入库。社区依托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智慧村居管理平台,结合社区实际把党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等信息统一采集入库,实行有效管理调度的同时,在状况突发时可以随时调度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及时解决,提升了社区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和响应速度。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针对提案中的问题和建议,结合我区实际,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发挥牵头作用,压实工作职责。坚持将智慧社区建设作为打造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的重要抓手,在组织力、协调力和执行力上下功夫,依托数字政府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专班,定期组织工作推进会议研究解决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压实工作责任,凝聚工作合力。形成区大数据局牵头,各镇(街道)、区直各有关部门和相关社区多方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智慧社区建设顺利进行。
2.加强统筹规划,分级分类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贯彻落实《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和《淄博市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工作实际,深入开展调研走访,分级分类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一是夯实社区安防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雪亮工程”、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合理布建视频监控、车辆识别、人脸识别等智能物联感知设备点位,全面提升社区安防智能化水平。二是完善便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区自助便民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智慧社区建设,优化便利店、智能快递柜等设施布局,实现自助便民服务设施规范管理。三是全面拓展智慧社区数字应用场景。加强工作交流,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实地观摩兄弟区县创建智慧社区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与相关智慧便民设施企业对接洽谈,进一步拓宽思路、坚定信心、对标学习、务实推进。充分调动部门及镇办参与智慧社区场景打造的积极性,挖掘更多具备创新性、示范性的经验做法和特色亮点,切实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3.完善信息安全机制,全面加强网络安全风险防范。贯彻落实电子政务外网和数据安全相关文件要求,持续推进全区网络安全一体化预警防控服务平台建设和维护工作。一是定期组织等保测评。开展网络安全等级测评和公安部门备案工作,根据测评结果及时查缺补漏。二是组织全区网络安全培训会。邀请网络安全专家现场授课,讲授网络安全专业知识和相关案例,切实提升全区各部门单位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三是组织全区电子政务外网攻防演练。组织开展电子政务外网攻防演练,对攻防演练中发现的各类问题,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各部门单位限期进行整改。全面提高全区政务外网安全防护水平,为全区政务运行和智慧社区建设打造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
最后,再次感谢对我区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周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8月19日
联系人:田源
联系电话:6195042
抄送: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提案工作室
智慧社区建设是群众共享数字化智慧化发展成果的需要,也是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的最末端。近年来,淄博市聚焦服务基层服务群众需求,不断加快智慧社区建设步伐,目前全市建成智慧社区94个,智慧社区建成率已超过50%。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基础单位,是社会治理的末端,智慧社区建设惠及每一个社区、每一户家庭,每一个个体,能提升百姓的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建议周村区抢抓时机,加快智慧社区建设力度,不断提升智慧社区的覆盖面,规范和提升智慧社区的管理服务水平,努力打造智慧社区建设的鲁中标杆,让全区群众率先享受数字化和智慧化带来的方便、快捷、高效。
一、我区智慧社区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区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卓有成效,2022年省级验收我区有16个社区达到智慧型社区标准,2023年底智慧社区验收,永安街街道朝阳社区等8个社区达标,全区目前已有24个社区达到《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智慧社区”标准,已超过市里要求的应创建20个。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与探索,周村区智慧社区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走在全市前列,但从总体来看,我区智慧社区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任重道远。
一是缺乏全区整体规划,未建立标准体系。我区智慧社区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政府对智慧社区发展的指导体系不健全,缺乏智慧社区建设的预见性、科学性、协同性。智慧社区建设按照全市标准要求进行,尚未根据区里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规范。同时,我区当前缺乏较完备的智慧社区发展标准体系,难以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指标体系,各级各部门之间数据难以有效共享和融合。
二是全区智慧化建设发展不平衡,薄弱环节突出。当前我区不断加快智慧化建设步伐,但因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居民认知等原因,智慧化社区建设步伐不一,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已建成的智慧社区相对集中,如2023年创建的丝绸路街道有胜利社区、建国社区、大世界社区、立家社区等4个社区达标、而永安街街道仅朝阳社区、大街街道仅大庄社区、城北街道仅石庙社区达标。基础条件差的老旧社区受各方面条件制约,离创建智慧社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是主体责任划分不明晰、职责不明确。智慧社区建设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大数据局、社区、物业公司、居委会和居民等,是多主体协同运作的社区智慧化、数字化管理系统工程,目前各方面职责不够明确和细化,如何科学有效实现多方参与主体协同高效运作是一大难题。
四是专业人才不足,智慧服务能力不够。当前我区缺乏专业的智慧化社区建设、运营和管理人才,相关人才的引进机制不健全,缺乏技术型和管理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社区、物业、居委会等工作人员大多未接受专业的智慧化管理和信息技术培训,缺乏数字化信息处理能力,难以满足智慧社区系统运行需求。
五是智慧社区建设存在信息安全隐患。当前我区智慧社区建设和新技术的发展为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便捷,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资源共享和整合,但是隐私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隐私保护技术尚不完善,存在信息安全隐患,社区治理有一定风险。
二、下一步全区智慧社区建设的建议
建议我区智慧社区建设由点及面、加速推进,不断规范和提升智慧社区的服务水平,努力打造智慧社区建设的鲁中标杆,真正提升群众满意度。
一是做好全面系统规划,建立智慧社区建设标准体系。按照智慧社区建设指标要求,结合我区35个社区的实际情况,对全区智慧社区建设进行全面系统规划,兼顾全局性、系统性,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的智慧社区建设方案,确保各个部门和系统之间的有效协同,促进全区智慧社区融合化、系统化和一体化发展。
二是明确各方主体职责,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智慧社区建设涉及多个协调系统,全区智慧社区工作要有新突破,必须明确政府、大数据中心、街道办、社区等各参与主体权责,保证其在智慧社区建设的各环节能协同共治、有效运作,逐步探索形成职权明确、各负其责、居民、社区工作者和社会组织多方参与、协商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三是因地制宜,分步分级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围绕智慧社区建设,聚焦人民群众需求,分级分类推进全区智慧社区建设,在不断普及基础型和成长型智慧社区基础上,建设一批引领示范作用强、功能完善标杆型智慧社区,打造成鲁中智慧社区标杆,探索形成系列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让居民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同时,不断扩大智慧社区的覆盖面,让智慧建设向老旧小区倾斜,加快老旧社区智慧化改造,缩小新旧社区之间的智慧化发展水平差距,为全区建设智慧社区新突破奠定基础。
四是延伸便民服务,精细化智能化服务。智慧社区重在“利民”“便民”“惠民”,建议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强社区智能化建设,不断提高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将党建、治安、物业管理、医疗保健、文体娱乐、社保卡办理、新农合参保、医保等全面智慧化电子化管理,推动便民政务服务下沉社区,将居民常用业务的受理条件、申请资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等电子扫码即知即办,提高效率,方便群众。同时,重点关注残障人员、孤寡老人、低保户等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将相关服务送到社区、小区、居民家里,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智慧化、数字化的便捷,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五是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推动基层数字化管理。创新智慧化社区平台建设管理,充分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5G技术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大数据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全区社区治理数据库,大力推动智慧社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让一网统揽、一屏感知、全域协同成为现实,让社区居民享受到更为便捷的智慧服务。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社区工作人员智慧化、信息化专业培训学习,切实提升和加强工作人员社区智能化、信息化的服务水准,让专业人才服务社区和居民。
六是加强信息安全制度建设,完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打造安全的智慧社区,必须加强智慧社区信息安全建设,信息安全管理不断规范化和标准化,最大限度降低居民个人信息和隐私泄露风险;加强信息安全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信息安全意识;提升信息安全保护技术,加强信息安全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