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统计局
标题: 淄博市周村区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索引号: 00433186X/2025-5516520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4-24 发布机构: 周村区统计局

淄博市周村区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25-04-24
  • 字号:
  • |
  • 打印

 

淄博市周村区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抢抓济淄同城、张周一体、新区融合重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6.1亿元,同比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154.0亿元,同比增长4.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6 : 43.4 : 53.0

    产业转型提质增效。创建高水平创新平台,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6个;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7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6家企业获评淄博企业100强,13家企业获评淄博制造业企业100强。

    居民消费价格保持稳定。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呈五升三降态势。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4.1%,食品烟酒类上涨0.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5%,居住类上涨0.3%,医疗保健类上涨0.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6%衣着类下降0.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2%

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0.0

食品烟酒

100.6

衣着

99.3

居住

100.3

生活用品及服务

99.8

交通和通信

97.4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0.5

医疗保健

100.2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4.1

二、农业

    粮食畜禽稳产保供。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86万亩,粮食总产量5.69万吨,粮食单位面积产量358.47公斤/亩。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12.27亩,春季麦田管理工作典型经验在央视新闻等媒体广泛推广。畜禽供给保持稳定,生猪出栏4.52万头、牛出栏0.18万头、羊出栏2.50万头、禽出栏317.38万羽。

    农村发展活力迸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化8个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新打造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2个。提升改造14个村56公里供水设施,实现全区规模化供水全覆盖,新改建农村公路25.6公里。

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村产权交易覆盖率达到77%,交易数量全市第一。深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N”模式,村集体经济规模达到1.22亿元,收入20万元以上村达到140个,50万元以上村达到7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加力固稳。2024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四强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到78.7%70.3%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支持111家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速技术改造、降本提效。深入推进数实融合,打造2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1个新一代信息技术典型应用场景,26家企业入选省级晨星工厂培育库。

建筑业发展稳中有进。2024年,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8家,其中,一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3%

四、固定资产投资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全区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超前谋划、靠前服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2.0%。建立健全领导挂包+专班推进+吹哨报到+清单管理+调度督导五项工作机制,实施总投资210.99亿元的72个区重点项目,44个项目列入市重大项目,13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列入市重点技改项目42个。2024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9.8%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36.07万平方米。

五、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保持平稳。2024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旅游业发展更加丰富,周村古商城成功创建为全市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成投用周村古商城新游客中心,新实施改造提升项目30个,市非遗展示体验中心、鲁商文化馆建成开放,招引新业态14家,新入驻非遗项目3项,周村古商城被评为全国首批研学旅行生态联盟单位积极开发休闲体验、生态旅游和田园采摘等文旅产品,开展乡村好时节主题活动7场。大染坊集团入选“中华老字号”,2家博物馆创建为国家三级馆,4家博物馆取得省厅备案。4个项目入选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库,获评1家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

六、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提质扩容。全区持续推动有效需求加快释放,以活动引流、以业态聚量,线上线下消费促进活动接力开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93亿元,同比增长4.9%。促消费政策成效明显,限上零售企业中全年家电销售额增长128.8%,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增长8.6%。依托古商城、海月龙宫、吾悦广场等商业聚集区,不断丰富经营业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知味斋大饭店创建为国家五星级旅游饭店。

    外贸发展总体平稳。2024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65.5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出口额58.8亿元,增长2.9%;进口额6.7亿元,增长0.9%。全区实际使用外资完成1582万美元组织80余家企业参加广交会、俄罗斯全品类消费品博览会等20余场次境内外展会活动,培育新开壶外贸企业28家,6家传统外贸企业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宝达汽配成为全市首批二手车出口备案企业。

七、财税和金融

    财税收入平稳增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82亿元,同比增长4.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06亿元,增长1.0%,其中,民生支出25.22亿元,占比86.8%

    金融市场基本稳健。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00.45亿元,同比增长8.6%;贷款余额331.15亿元,增长8.9%,金融存贷比为55.2%

八、城市建设和交通运输

    幸福城市持续打造。11个回迁安置项目建成交付,保交房项目交付率达到80%以上。提升改造6个老旧小区、5条城市道路、20公里供水管网。新实施10个全域公园城市项目,提升绿化面积15.63万平方米。完成11红齐365红色物业精品项目建设。启动周隆路雨水管道新建工程,完成城区5处重点易积水点整治。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总牵引,对可下沉的123项高频便民事项,实行一窗通办、无差别受理,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

    交通运输畅通有序。全区公路货运量1887万吨,同比增长132.1%,货运周转量105783万吨公里,增长16.5%;公路客运量1133万人,增长127.6%,客运周转率10274万人公里,增长132.1%。完成路网延伸通达工程24.81公里,路面状况改善工程(养护工程)37.71公里,县、乡道三级路以上比例32%。县、乡、村道PQI值(路面使用性能指数)中等路以上比例为97.23%

九、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

    能源结构加速转型。开工建设瑞光热电5万千瓦背压机组和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7.95万千瓦,全区绿电量达到2.21亿千瓦时,为居民供暖、企业用电提供绿色支撑。持续完善绿色制造发展体系,7家企业入选省、市绿色工厂。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39 天,出境断面水质总体达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淦河创建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

    安全生产保持稳定。全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亡人事故3起,死亡3人,其中,道路运输生产安全亡人事故3起,死亡3人。

十、教育、卫生和文化

    教体事业蓬勃发展。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布局,完成2所小学撤并整合。3名同志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第三届全国教育局长高峰论坛在我区举办,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通过省级认定,连续四年获得全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优秀等级。举办各类全民赛事活动882场。

    卫生健康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布局远程心电一张网,购置100台心电图机,累计开展健康教育惠万家活动417场。城乡居民门诊统筹报销比例提高到65%,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比例提高到75%,在职员工基本统筹和大额医疗费补助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3500元、1000元。为2320名适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为1.6万余名70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启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完成村卫生室改造提升33处。建立2处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开展应急救护知识五进活动,完成3.6万余人次普及性培训。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举办纪念开埠120周年系列活动23场。建成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1处,打造“5+N”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处,提升城市书房2处、文化驿站3处,累计举办文化艺术节、城市艺术show”等活动近60场,开展一村一场戏文化惠民下乡演出活动210场次,农村公益电影累计放映1680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情况总体稳定。202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6.8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355人,出生率5.03‰,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0,自然增长率-2.5‰。年末常住人口34.45万人,城镇化率80.2%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富民增收步伐稳健,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163元,同比增长5.2%;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1870元和27230元,分别增长4.9%6.2%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打造1处省级数智就业服务创新应用场景,城镇新增就业4872人。持续推进扩围增效,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上调至每人每月989元、877元,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1140元。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6.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是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二是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三是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